一 
二 
.本計晝為「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于斌樞機天主教學術研究人員人才培育基金管理委員會」研究計畫
.計畫執行期間:2004.8-2006.1
.計畫主持人: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周雪舫教授
.計畫助理:李伃婕
計畫緣起
本計畫為將輔仁大學校史室所藏之具有價值的天主教教義線裝書予以編目、數位化,以提供學術研究使用。
其中資料包含:校史室原所藏77本、杜寶田神父和董立神父捐贈本室52本、及于斌校長的遺物75本,扣除重複者有204本。計畫執行中發現另有11本線裝書,故共計掃描215本線裝書,年代為1790年-1941年。
計晝工作流程: 1.盤點及裁切裝襯中性紙--
主要是拆封本室所藏77本進行RP System(脫氧系統)作業之線裝書,並重新清點線裝書,和舊清單進一步核對內容,透過逐筆的清點註記,確實掌握數位化的藏品數量與原件狀況。同時,依書本的尺寸大小,裁切適合尺寸的中性紙。若遇到釘書針或書況較差的線裝書時,則進行拆書的工作。
2.掃描線裝書--
掃描工作主要依照科技部對於數位典藏圖檔解析度建議標準,並作影像檔案分級與運用,使典藏影像可加值再使用。
準備進行數位化之前,必須先以儀器設備進行色彩校正,目的在使數位檔的顏色呈現在電腦螢幕、掃描器與輸入設備上盡量一致,使原件在掃描時的狀況加以保留,也使未來閱讀此份數位檔時,可以取得和原件幾乎相同的資訊,並充分了解掃描時的原件保存狀況。
掃描時使用高階平台式光罩掃描器掃描,除了可大幅減少在數位化過程中,因壓力、光線、熱度、離心力等問題對原件所造成的傷害,也可達到典藏保存與印刷應用的規格需求。在進行數位化工作過程中,必須戴上無麻的棉質手套處理,防止手上油脂或汗水侵蝕原件,掃描時也須輕翻頁面,減少原件受到碎裂的傷害,除此也須避免將原件放置在陽光下直射,或在高溫、高濕與不通風的地方作業。
進行數位化掃描後,需檢查掃描圖檔的品質,比對原件與數位化檔案的色彩是否偏差過大。掃描檔儲存之後,依照數位檔未來使用不同的需求,來決定數位檔的轉存格式,大致可依用途分為典藏保存(600dpi,Tiff無壓縮檔)、印刷出版應用(300dpi, Jpeg壓縮檔)、網路瀏覽(96dpi,Jpeg壓縮檔)等三種不同規格之檔案,此亦可增加數位化的保存方式,以原書之一頁為一個圖檔,並進行圖檔裁切與校正之工作(線裝書掃描完成圖參見圖1)。裁切校正完後,將96dpi檔案後製輔仁大學校徽圖樣的浮水印,並合併成Pdf檔,原書一本為一個Pdf檔。
3.後設資料登錄--(見「校史室文件檔案編目及數位化流程圖」)
製作新清單的同時,利用清單上的藏品基本資料,進行後設資料需求的評估與分析,以及針對欄位需求做調整。後設資料的欄位擬訂好之後,即進行藏品圖檔與後設資料的登錄工作,登錄之後需再校對資料的內容。最後將線裝書數本為一組放入符合國家檔案局標準使用的中性紙製硬盒中妥善保管。
【著作權聲明】
1.本網站內所有刊載內容,文字、圖像、影音、軟體及程式等之著作權,均為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所有,並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律之保護。
2.本網站內容僅授權個人及非商業目的情況下瀏覽及使用,不得為任何超出著作權法有關合理使用規定之散布、公開傳輸或其他公開利用行為。依合理使用規定利用時,應註明出處。
3.合理使用時,應註明本網站「輔仁大學校史室」之名稱及網址,並不得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著作內容、形式或名目。
4.任何商業機構或團體,非經本校同意或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重製、散布、公開傳輸、公開播送、出版或發行本網站內容。
5.本網站以超連結(hyper link)方式對外所連結的網站著作權,屬原該網站建構或維護單位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