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樞機主教年表

 

1901

辛丑 清光緒二十七年 一歲
四月十三日:誕生於黑龍江省蘭西縣。

1904

甲辰 清光緒三十年 四歲
胞妹金珠夭折。

1906

丙午 清光緒三十二年 六歲
父水源公逝世。

1907

丁未 清光緒三十三年 七歲
母蕭氏逝世,由祖父母扶養。

1909

己酉 清宣統元年 九歲
就讀私塾。取名「斌」。

1912

壬子 民國元年 十二歲
家遷海倫縣海北鎮,塾師譽之為「人中之龍」。是年祖母由氏信奉天主教。

1914

甲寅 民國三年 十四歲
法籍陸恆厘神父為公付洗入天主教,洗名保祿。並由陸神父保送入海倫縣高等小學讀書。

1916

丙辰 民國五年 十六歲
以第一名考入齊齊哈爾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19

己未 民國八年 十九歲
省垣各校響應五四運動,被推選為學生總代表,領導反日大遊行,致被迫輟學。

于斌求學時期留影。

1920

庚申 民國九年 二十歲
定志獻身教會,取自號「野聲」,決心效法施洗若翰,作曠野之聲,喚醒世人,接受福音。入吉林神羅學院專攻拉丁文,旋被保送就讀上海震旦大學預科修習法文,一年結業。

 

1921

辛酉 民國十年 二十一歲
返回吉林神羅學院讀哲學。

1923年6月24日于斌與吉林神羅學院大修院同學合影。

1923

癸亥 民國十二年 二十三歲
保送留學羅馬傳信大學。

 

1925

乙丑 民國十四年 二十五歲
獲聖多瑪斯學院哲學博士學位。

1926年于斌與雷鳴遠神父及傳信大學同學合影。

1926

丙寅 民國十五年 二十六歲
三月二十日:受剪髮禮。
被推為傳信大學「中國同學會」會長。

 

1928

戊辰 民國十七年 二十八歲
十二月二十二日:領受司鐸品位晉升為神父。

于斌與剛恆毅總主教及傳信大學同學合影。

1929

己巳 民國十八年 二十九歲
獲神學博士學位,並任傳大中文教授。是年教廷派遣特使團訪問非洲阿比西尼亞,為團員之一,獲阿比西尼亞國王頒贈五星勳章。

1931年于斌在中國駐義使館領受義王代表所頒勳章。

1931

辛未 民國二十年 三十一歲
兼任傳信大學圖書館館員,負責中文書目檔案部。
是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與義大利國會議員組織「中義友善會」,並被推為副會長;義王伊曼紐(King Victor Emmanuel)三世特頒勳章。

 

1933

癸酉 民國二十二年 三十三歲
獲政治學博士學位。
十一月十日:由羅馬返國。就任中華全國公教進行會總監督兼教廷駐華代表公署秘書。中華公教教育聯合會委員及全國公教學校總視察。組織男女青年會,創辦刊物。

1934

甲戌 民國二十三年 三十四歲
受聘為北平輔仁大學董事及倫理學教授。

1935年9月8日中華全國公教進行會總監督于斌司鐸留影。

1935

乙亥 民國二十四年 三十五歲
九月八日:在上海舉行之中國公教進行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推為秘書長。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蒞會致詞。

1936年9月20日南京教區代牧主教于斌祝聖後留影。
1936年10月4日南京教區代牧主教于斌就職典禮。

1936

丙子 民國二十五年 三十六歲
在北平辦公進會訓練班。
七月七日:教廷任命為首都南京教區代牧主教,並於九月二十日祝聖。
十月三日:赴南京就任。創辦《文藻月刊》,並成立南京天主教青年會。

 

1937

丁丑 民國二十六年 三十七歲
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爆發,號召全國教友擁護抗戰國策,進行醫護、救助等工作。
十月:應蔣中正委員長之邀,赴歐美各國爭取對我抗戰之同情與援助。

1938

戊寅 民國二十七年 三十八歲
組織東北難民救濟委員會,膺選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元月:中旬訪加拿大。四月赴美。
八月:返國,在漢口受雷鳴遠神父之託,全權處理益世報業務。
向各國首席主教寄發"The Voice of Church in China"一文。
十二月八日:《益世報》在昆明復刊。
十二日:應聘為行政院「振濟委員會」委員,代表該會赴美謝賑,並繼續籌賑工作。

1939

己卯 民國二十八年 三十九歲
力促美加兩國修改排華移民法。
八月:在紐約創辦《英文中國月報》。

1940

庚辰 民國二十九年 四十歲
三月九日:雷鳴遠神父被共軍拘捕,聞訊,力促政府營救。雷神父於四月十六日獲釋,然已疲憊不支。六月病逝重慶,為其主持治喪事宜。
二十四日:復活節,《益世報》遷重慶復刊。

1941

辛巳 民國三十年 四十一歲
以全國各界勞軍團團長名義,率團赴長沙等地慰勞軍民。出版《教友生活》。創立「人生哲學研究會」。籌設「難童職業學校」及工藝廠。
十二月二十四日:成立中國天主教文化協進會。

1942

壬午 民國三十一年 四十二歲
七月:促成我國與教廷建立外交關係。

1943

癸未 民國三十二年 四十三歲
在重慶約集佛、回、基督與天主教領袖成立「中國宗教徒聯誼會」。
在美國華盛頓創辦中國文化學院,從事文化工作。
促成美國政府通過新移民法。
十一月:應羅斯福總統之邀訪白宮。

1944

甲申 民國三十三年 四十四歲
十月二十一日:主持「人生哲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並被推選為理事長。
教廷任命兼四川嘉定教區署理主教。

1945年于斌主教代表全國慰勞總會向魏德邁將軍獻旗。

1945

乙酉 民國三十四年 四十五歲
致力於設立《益世報》網:天津、北京、南京、上海、西安、重慶各地。
四月二十三日:《益世報》西北版在西安出刊。
九月三十日:《益世報》北平版出刊。
十二月一日:《益世報》天津版復刊。

1946年5月8日于斌總主教於南京益世廣播電臺揭幕。

1946

丙戌 民國三十五年 四十六歲
二月:設益世報總公司於南京,創辦《益世周刊》。
四月十一日:教廷宣佈建立中國天主教聖統制;受任為南京教區總主教。
五月八日:創設全國第一座民營益世廣播電臺。
六月十五日:《益世報》上海版出刊。
十一月十二日:《益世晚報》在南京發行。
十五日: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並被推舉為主席。

1947

丁亥 民國三十六年 四十七歲
四月八日:於南京創辦「鳴遠新聞專科學校」。
八月:出任天主教天津工商學院董事長。前往瀋陽訪問,應聘為私立中正大學董事長。
九月十八日:抗戰遺族學校在蘇州開學,任董事長。

1948年2月于斌與全國天主教教育會議全體人員合影。

1948

戊子 民國三十七年 四十八歲
二月十五日:在上海召開全國天主教教育會議,被推為會議主席。
十一月十二日:天津工商學院改制為津沽大學,應聘續任董事長。
十二月初:應邀訪問臺灣三日。

1949

己丑 民國三十八年 四十九歲
元月二十五日:訪美國杜魯門總統。
爭取歐美學校獎學金,保送青年出國留學。
十月十日:以「中國天主教文化訪問團」團長名義,訪問南美二十一個天主教國家,獲致拉丁美洲集團在聯合國對我國的全面支持。

1951

辛卯 民國四十年 五十一歲
三月二十五日:在基隆恢復益世廣播電臺開播。

1952年于斌謁見西班牙元首佛朗哥。
1952年10月10日紐約市長宣佈雙十節為該市「自由中國日」。

1952

壬辰 民國四十一年 五十二歲
五月二十日:在紐約成立中美聯誼會,替留學生提供獎學金。
五月二十七日:乘參加西班牙巴塞羅納舉行第三十五屆國際聖體大會之機,與西班牙外交部長馬丁亞達和(Martin Artajo)洽商中西復交問題;大會後,晉見佛朗哥元首。七月十七日復交成功,互換大使。

 

1953

癸巳 民國四十二年 五十三歲
促西班牙政府設「中國學院」,收容中國流亡青年。

1954年于斌與國民大會代表在中山堂公布欄前合影。
1954年于斌與總統蔣中正合影。

1954

甲午 民國四十三年 五十四歲
四月二十五日:飛漢城,訪問李承晚大統領,與聯軍總司令泰勒將軍(General Taylor)乘直升機視察前線。

 

1955

乙未 民國四十四年 五十五歲
二月二十一日:教育部聘請為在美教育文化事業委員會委員。
三月十四日:飛越南,促成中越建交。
五月:在紐約成立「自由太平洋協會」。
十一月三十一日:由西德科隆福林斯樞機陪同訪晤艾德諾總理。

1956

丙申 民國四十五年 五十六歲
二月:在西貢成立「自由太平洋協會越南辦事處」,創辦《新越晚報》、「自由太平洋通訊社」。辦「自由太平洋書院」(後改為耀漢中學),後又在提岸創辦「自由太平洋高級中學」(後改為鳴遠中學)及夜間部。

1957

丁酉 民國四十六年 五十七歲
六月:在越南西貢成立「自由太平洋協會越南分會」,發行「自由太平洋月刊」。
九月:創辦「自由太平洋英文書院」。

1958

戊戌 民國四十七年 五十八歲
十月二十三日:在傳信大學聖堂主持教廷首任駐華代表剛恆毅樞機追悼彌撒。
十一月四日:參加新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加冕大典。

1959年11月3日于斌以輔仁大學校長身分,與雅靜安樞機晉謁教宗若望二十三世。

1959

己亥 民國四十八年 五十九歲
二月二十六日:在臺北主持「自由太平洋協會中國分會」成立大會。
五月十一日:赴韓,接受李承晚總統贈勳。
十一月三日:教廷任命為輔仁大學在臺復校校長。

1960年4月5日輔仁大學復校校董會成立。

1960

庚子 民國四十九年 六十歲
四月五日:輔仁大學新董事會成立。二十五日,教育部核准董事會立案,並指定為復校籌備人。
五月三日:飛澳洲參加天主教難民救濟會議。二十七日,再訪西德總理艾德諾促進中德關係。
十二月:發起推行儲蓄互助運動。
八日:在臺北市成立輔仁大學復校籌備處。

1961年2月田耕莘樞機祝聖輔仁大學復校籌備處。

1961

辛丑 民國五十年 六十一歲
四月十三日:飛越南,訪問吳廷琰總統。
九月:呈准教育部設立輔仁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並於二十日在臺北市吉林路正式開學。
 

 

1962

壬寅 民國五十一年 六十二歲
十月十日:美國芝加哥市政府舉行「輔仁週」。旋赴羅馬參加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開幕式,並在會中代表中國主教團發言。
十二月:出任光復大陸設計研討會副主任委員。

1963年6月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第一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1963

癸卯 民國五十二年 六十三歲
十月二十一日:輔仁大學大學部在新莊新校區正式開學。

 

1964

甲辰 民國五十三年 六十四歲
六月八日:飛西德波昂訪問呂佈克(Heinrich Lubke)總統。
九月三日:中國儲蓄互助會成立大會,被推為理事長。
十月九日:自羅馬飛紐約,接受紐約市長贈送金牌。十日,主持中美文化協會慶祝國慶餐會。並接受美國「宗教大聯合運動」總會會長首次頒贈華人之萬國宗教聯盟勳章,以表揚其促進宗教團結。
十一月十八日:訪西班牙,晉見佛朗哥元首。

1965

乙巳 民國五十四年 六十五歲
六月五日:「西班牙及美洲文化研究會」在輔仁大學正式成立,任名譽會長。
十月九日:在紐約接受「美國解救被奴役國家」組織頒贈之「被奴役國家自由獎章」。

1966

丙午 民國五十五年 六十六歲
九月二十日:各宗教及各界十一個社會團體於臺北市自由之家為公舉行晉牧三十週年慶。嚴家淦副總統及五院院長、各部會首長俱親臨祝賀。教宗保祿六世特發親簽賀函。

1967年4月11日天主教中國主教團成立。
1967年6月29日輔仁大學復校後第一屆畢業典禮,蔣宋美齡夫人接受出任名譽董事長。

1967

丁未 民國五十六年 六十七歲
六月十三日;被推選為「全美中國文化協會」理事長。
二十九日:假臺北市中山堂舉行輔仁大學復校後大學本科第一屆畢業典禮。

 

1968

戊申 民國五十七年 六十八歲
九月十一日:康寧護理職業學校在臺北內湖正式上課。

1969年4月30日于斌在聖伯多祿大殿行加冠禮。
1969年5月1日教宗保祿六世在聖伯多祿大殿與全體新樞機共祭。
1972年4月13日于斌樞機主教72華誕留影

1969

己酉 民國五十八年 六十九歲
三月二十八日:教宗保祿六世策封為樞機主教,名列全球三十三位新樞機中第一位。
四月二十八日:在傳信大學禮堂舉行策封大典,由聖赦部部長代表宣讀教宗策封詔書,並代表全體新樞機致答謝詞。
三十日:在聖伯多祿大殿行加冠禮,代表全球新樞機向教宗致謝詞。
五月一日:參加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與全體新樞機舉行之共祭。
二十日:由參議員麥考邁克陪同,訪美總統尼克森於白宮。
二十六日:訪問加拿大杜魯道(Trudeau)總理及日本政要。
六月七日:返國受到各界歡迎。
八月二十三日:參加漢城南山公園金九銅像揭幕禮。二十七日晚,朴正熙大統領贈韓國最高「建國功勞大勛章」。

 

1970

庚戌 民國五十九年 七十歲
四月十二日:接受羅馬耶穌勞工堂為領銜座堂。
因輔大組織特殊,難於協調,乃於八月十日請辭輔仁大學校長職,教廷委為輔仁大學總監督(Grand Chancellor),旋由董事會慰留。輔大體制依法改組乃留任。
十一月二十日:飛菲律賓,參加教宗保祿六世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馬尼拉召開之「亞洲主教會議」。

1971

辛亥 民國六十年 七十一歲
農曆元旦,發起全國性敬天祭祖大典,假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大禮堂舉行,計有千餘人參加。
四月十三日:中國主教團舉行年會。被推選為團長。
十二月十日:成立中國互助運動協會,出任第一屆理事長。

 

1973

癸丑 民國六十二年 七十三歲
十二月:出版《中國天主教文化》月刊。

1974

甲寅 民國六十三年 七十四歲
三月二十日:飛羅馬參加教廷中樞會議。
四月二十三日:主持亞洲主教團在臺北召開之第一屆全體會議。會中,嚴家淦副總統宣讀蔣中正總統賀詞。

1975

乙卯 民國六十四年 七十五歲
四月五日:總統蔣公崩逝,奉派為治喪大員並為覆蓋國旗四員之一。
五月二十日:中國主教團改選,連選為團長。

1976

丙辰 民國六十五年 七十六歲
六月二日:以天主教中國主教團團長名義與臺灣聖公會主教龐德明簽署互認聖洗有效協議書。
冬:在紐約與Bulgric東正教主教Simeon晤談。

1978年8月2日輔仁大學新舊校長交接典禮,由郭若石總主教監交。
1978年8月18日教廷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舉行追思彌撒。
1978年8月28日在民生路主教座堂舉行殯葬彌撒,並由何應欽、黃少谷、張其昀、張寶樹等四位政要行覆蓋國旗禮後,即移靈安厝輔仁大學校園。

1978

戊午 民國六十七年 七十八歲
三月:為紀念閔增蒂基金會成立廿週年,特撰寫〈勿屈服於共產主義〉一文。該文旋被譯成多國文字廣為傳佈。
七月十五日:辭輔仁大學校長職,教廷仍以總監督名義相委。
八月二日:輔仁大學新舊校長交接典禮,由郭若石總主教監交。
六日:教宗保祿六世駕崩,九日首途經美飛羅馬參加故教宗奉安彌撒大典及新教宗選舉會議。
十六日:上午,突感心臟不適,經急救無效,旋在聖母聖心修女院與世長辭,享壽七十八歲。
十八日:教廷為公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舉行追思彌撒,參加樞機多達九十三位。
二十三日:中國主教團在國父紀念館舉行追思大典,政府首長均前往參禮,總統蔣經國、副總統謝東閔親臨獻花並行禮致哀。
二十六日:靈柩自羅馬運抵臺北松山軍用機場,嚴前總統家淦特赴機場主持迎靈式,旋移靈至民生路主教座堂。
二十八日:在主教座堂舉行隆重殯葬彌撒,全體聖職人員各堂教友、朝野各界暨國際人士均前來弔祭,並由何應欽、黃少谷、張其昀、張寶樹等四位政要行覆蓋國旗禮後,即移靈安厝輔仁大學校園。
名列一九七九~八○國際名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