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務概況

輔仁歷史軌跡

輔仁大學校史館

天主教文物館

相關辦法及表格下載
 


書  名:愛的里程—于斌樞機抗戰時期剪報集
主  編:克思明
企劃執行:輔仁大學校史室
出  版:輔仁大學出版社
初  版:2021年8月16日 于斌樞機紀念日
售  價:500元

 

緣起

關於這本「愛的里程—于斌樞機抗戰時期剪報集」是收集1937~1945年我國抗戰期間報上刊載于樞機(當年的于主教)的活動消息,非常高興在八十年後能彙編成書。


抗日戰爭期間,由於交通不便,消息阻隔,各報刊的製作也是在兵荒馬亂的時局下出報的,十分不易,這份資料是世上保存下來的一份孤本。


我父母親都曾在重慶益世報工作,當年母親張秀亞教授是報刊編輯也擔任于主教的文書秘書之一。1949年國共內戰時情勢緊急,當時在美國的于主教電告我父親犂伯要我們儘快撤離至安全地區,父親在後方工作,即囑告母親帶我們兄妹兩人先行赴臺。戰亂時人人自危,命在旦夕,而一位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母親帶著兩個幼兒及一些于家親友,坐飛機再坐船到陌生的基隆港下船,繼而臺北、臺中,再回到臺北。母親甚知保存史料的重要,逃難時根本不能多帶東西,卻隨身都護帶著這些史料的剪報貼本,今天始能保存那段珍貴的歷史,半世紀後又由我們帶到美國。


國家多難時于主教以一天主教的宗教領袖,為苦難的國家人民四處奔走呼號,所做的言論及活動,本於義之所在毅然赴之,以解救生靈塗炭中之同胞,以國民一份子的道德良知為出發點鞠躬盡瘁,此忠孝義理以人性至情發揮大義,實誠可動天,且天主教也是鼓勵教民愛人愛國的宗教。


八年對日抗戰中,于主教不畏戰地炮火危險,席不暇暖,慰問鼓舞前線官兵,所到之處均受到極大的歡迎,鼓舞士氣,激發壯志並穩定軍心,得到極大的成效,以迎接勝利戰果。我國名將孫立人、衛立煌等多位將軍均馳書于主教表達感謝。


「于主教又以中華民國特使身分訪問歐美,代表『中國災民振濟委員會』到各國募捐,(捐款從不經手,全直接匯入振濟委員會中)。這是一項義務工作,也是一項艱難的使命。一則當時整個世界皆在戰爭的陰影之中,人人自顧不暇,何論助人?再則募捐工作必得到多數人的信任始能成功。」「抗戰時期當時的于主教在國民外交方面獲得極大的成功,先後八次出國演講二百餘場。」(參見甲凱〈抗戰期間于樞機對國家的貢獻〉)。


由於于主教個人的魅力,有多國語言之長才及動人的言辭及演講的內容,爭取到國際上精神物質上的支援,蔣百里先生曾言:「一個于主教勝過百萬大軍。」其以仁者無敵,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精神,發揮了天主教最大的仁愛工作!


這份在顛沛流離時代能以保存下來的抗戰史料十分珍貴,于樞機當年走過的足跡里程就是近代史的縮影。我們兄妹都覺得應展現給國人,這不僅是屬於于家的更應是社會大眾的資產,相信這也是母親當初的想法,因此我們責無旁貸願提供印行,原件就捐贈給輔大于斌樞機紀念館永久珍藏,亦可供外界觀閲。


出版此書之前,首先想到的是于斌樞機主教六十年前在臺灣復校的輔仁大學,當時國家在國際上風雨飄搖之際,能排除萬難成立一所大學,在當年有很大的安定人心及增加國人信心的作用,這也是于樞機一向秉持愛護青年之愛的精神所在。


江漢聲校長初接掌校長時,我即向他請示過,江校長馬上表示由輔大來出版。到了2019年3月,於輔大主辦的我母親一套六冊的信仰文集新書發表會之前,我將這本資料剪貼本由美手提帶回親自交給賴効忠神父,後賴神父告知已轉給當時的校史室克思明主任。


這份史料對研究歷史或有興趣一閲的讀者都是難得一見的史實。這是八十餘年前輾轉留存下來的,動亂年代不僅印報不易,秘書收集剪存或保留均不易,因年代久遠,當然難免有些日期不明,篇幅破損或有些墨跡糢糊等,需花時間研究、註釋及有所取捨等問題。


非常令人高興及巧合的今年是輔大在臺復校60年的校慶,又逢于斌樞機120歲誕辰紀念。在吾校歷史學家克思明教授百忙中義不容辭的指導下,柏殿宏神父及校史室林秋芳主任的幫忙,司馬忠教授的支持,賴玟忻小姐等位的認真執行,在今年這特別的2021年可以出版了!


家兄于金山及我十分感謝輔大董事長劉振忠總主教及江漢聲校長為本書所作的序言。除了感謝前述的編輯團隊各位,我們還要特別謝謝美國輔大基金會王張令瑜董事多時來的持續的關注,還有基金會的好朋友們,姚武鍔會長,錢安素營運長,范淵達醫師幾位董事堅定不移熱心大力支持,關心及推動,由於大家這份令人感動奉獻的心意,此書才能順利圓滿的完成出版和校內外各界讀者見面。

 

于斌樞機姪女,輔大校友
于德蘭
2021年6月

(註:于斌樞機1969年在臺灣輔大首任校長任內榮陞為樞機主教,抗戰時期為主教銜,因此本書內文多處均以于主教稱之。)

 

................................................

前言


1933年11月,33歲的于斌從羅馬返國,就任中華全國公教進行會總監督兼教廷駐華代表公署秘書。


1936年7月7日,教廷任命于斌為首都南京教區代牧主教;10月3日赴寧上任,次日舉行就職典禮。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揭開了八年抗戰的序幕。10月,于斌應蔣中正委員長之請,開始了他在抗戰期間,先後四次,累計約41個月、行經十餘國、訪問百餘城、行程長達20萬英哩的歐美之行……


據龔士榮神父回憶:于斌每次去羅馬,都面對一堆控告他的信要他答辯。1959年6月6日(按:正是他在羅馬爭取輔仁大學在臺復校之際),由於服從,于斌用義大利文寫了一個報告,上呈給當時的教廷傳信部代部長雅靜安(Gregorio Pietro Agagianian, 1895-1971)樞機:
我實在無意主動地來作申辯,但願天主使控告我的人,有一天明瞭我的所作所為,都是合法而有裨益的。樞機你既然有命,我只得報告一些,但僅讓你一個人知道。(按:1998年,龔士榮神父在〈于故樞機逝世二十週年追思彌撒講道辭〉中說:「願于公寬赦我把這份報告今天公開了。」)


自被任命為首都主教之後,我就以服務整個中國教會為己任,也是為仰合先教宗比約十一世的訓令,他命我間接服務中國教會……這些年來,我的工作可歸納為三類:救災、護教、反共。
一、救災
中日戰爭期間 (1937~1945),為了表明天主教教友是愛國的,我深感有責任救國;我做的工作:
1. 喚起國際良心(這都獲得了教宗的許可)
2. 救濟災民
3. 勞軍
4. 救護傷殘
5. 收容孤兒……
我不再繼續,免得我自誇。面對控告我做政治活動,我保持緘默。……
如果我要搞政治,我早已成為副總統,但我拒絕了。我之所以接受為國民大會代表,並為主席團的一份子,是因為這不是立法機構,且六年只開一次會,為選舉正副總統。
由衷感謝樞機的愛護,叫我陳述我的工作。樞機可代我作答辯。如有不當之處,請樞機糾正,我將立刻從命改正。
(註1)(註2)

這本《愛的里程─于斌樞機抗戰時期剪報集》,呈現的正是于主教在1937~1945年間,四度走訪歐美,不辭勞苦、萬里奔波,爭取國際同情與援助救濟,為我災民請命,以及赴滇緬地區勞軍的實況。


編者 07/07/2021

(註1)龔士榮,〈于故樞機逝世二十週年追思彌撒講道辭〉;邵台新訪問,林宜欣紀錄,《龔士榮神父訪問紀錄》(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1),頁29-32。

(註2)七年後,繼教宗聖若望二十三世(Sanctus Ioannes PP. XXIII, 1881-1963)擔任教宗的保祿六世(Sanctus Paulus PP. VI, 1897-1978)親筆致函于斌說:「恭賀神昆於晉升主教悠長歲月中,雖事變頻仍,艱苦備嚐,而始終以睿知之判斷,宏偉之胸懷,坐言起行,為教為國貢獻良多,其護教愛國之熱忱,如火如荼,昭然在人耳目。」〈教宗保祿六世致南京總主教于斌親簽賀函〉,1966.8.10.。于斌當年因愛國被誣告成熱衷政治,他隱忍多年後得到教宗的手諭,非常安慰。不久,他在旅途飛機上寫給其侄輩的家書中說:「今年慶祝晋牧三十年最使我興奮感 主不已的,是什么?教宗八月十日之親筆函,這是一封歷史文献」;「今年慶祝晋牧三十年最使我興奮感 主不已的,是什么?教宗八月十日之親筆函,這是一封歷史文献」;「过去对我之許多誤会或誹謗均將因宗座之表示而消散,三十年之工作与計劃雖不敢言功,至少可告无罪,你們有同感嗎?」于德蘭給編者的e-mail(2021.7.14.)及〈于斌給其長侄金山與姪女德蘭的信〉,1966.9.23.。(按:教宗手諭及家書均由于德蘭女士提供。)

 

 

 

執行企劃:輔仁大學校史室


 

 

輔仁大學校史室 ver3.0 on 2006 September
Redesigned by Ite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