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務概況

輔仁歷史軌跡

輔仁大學校史館

天主教文物館

相關辦法及表格下載
 
輔仁藉體育揚名—體育發展的使命


輔仁大學校史室 吳瑞珠

一、前言
「更快、更高、更強」是所有體育運動者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運動員所秉持的精神。奧林匹克精神是現代文明的奇蹟,它期望建立一個沒有歧視的社會,培養人們真誠的理解、合作和友誼,承認在平等的條件下獲得榮譽的公平競爭的可能。最近一個最明顯的例子,那就是在韓國日本展開的世界盃足球賽所造成的亞洲效益,超過一百萬張的門票在五月份早已銷售一空,而世界上預估將有二十億人將在六月三十日觀看在橫濱舉行的總決賽。這項牽動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目光焦點的活動,已不僅是一項競賽,而是各個國家展現自己的國際舞台,也是締造歷史的場所。


在國人早期的體育概念裡,體育是教育的一環,至廿世紀末期,因社會變遷的影響,曾產生相當程度的轉折,如體育的定位即有各種不同的思潮,有將體育視為提昇國際競爭力,展示國力,宣揚政治和國威的工具論;亦有將體育視為培養完人教育一環的教育論;或可以娛樂遊戲,涵養健全身心,提昇健康體適能的健康論;及可以提供專業訓練,培養運動競技選手和提高工作效能的手段論等等。


事實上,輔仁大學在創校與在台復校兩階段的歷史中,對體育活動即非常重視,他不但呼應西方古希臘運動精神的理念,也延續了中世紀大學成立以來,以人文作為基礎,去了解知人、知物、知天三層知識的理性,尤其在「人與自己肉體」的關係中,強調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做人處事」的觀念。

二、輔仁的創辦與復校
輔仁大學的創辦,關係到國家近代發展迫切之渴望與天主教會在中國生根之考量。教廷駐華第一任宗座代表剛恒毅樞機(Cardinal Constantini, 1876-1958)於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在輔仁新校舍奠基典禮上說:「輔仁大學擔負著中國新生的使命」,已一語道破輔仁任重道遠的歷史使命。


輔仁能在華建校,歸因於當時有名望的天主教人士馬相伯和英歛之先生上書羅馬教廷,請求來華設立天主教大學。教宗碧岳十一世(Pope Pius XI)便諭令本篤會(St. Benedictine Fathers of St. Vincent's Archabbey in Latrobe Pennsylvania, U.S.A.)來華創辦公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king),於一九二七年正式定名為輔仁大學。一九三三年世界經濟蕭條,本篤會經濟匱乏,教廷籲令改由德國聖言會(Society of Divine Word)接辦。抗戰期間,本校由於國際關係,校務仍能正常進行。然當時師生曾因抗日活動,被捕入獄,勝利後,政府鑒於本校師生忠貞愛國,除明令褒揚,特准予承認淪陷期間輔大學生學籍。一九五○年中共教育部正式接辦,後以院系調整將本校併入北京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在大陸輝煌的二十五年歷史暫告終止,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五二年之間,輔仁大學計有一二,三四三人入學,畢業生則約為四千餘人。


一九五六年輔仁在台校友會正式成立,展開復校運動,獲得政府及教會人士協助支持,一九五九年教宗若望廿三世(Pope John XXIII)准予輔仁復校,任命于斌總主教為校長負責籌備復校事宜。後得美國波士頓谷欣樞機主教(Cardinal Cushing)大筆捐款,又獲聖言會和耶穌會(Society of Jesus)與中國主教團共同合作參與,輔仁大學終於能在台北重建。


台北輔仁於一九六一年獲准復校後即成立哲學研究所,招收第一屆研究生八名,在台北吉林路上課。一九六三年購得新莊三十二甲土地為校址,興建校舍,並准設文、理、法三學院,同年參加大專聯合招生,新生入學共計五一八名,開始輔仁在台教育事業。至九十一學年度本校已有八學院,大學部四十五個學系組,四十個碩士班,九個博士班,暨進修部十四個學系,全校學生約二萬餘人,畢業校友已近十萬餘人。

三、輔仁「體育史」
天主教大學對體育的重視,可以從西方文化起源來看。早在西元六世紀之前,在希臘雅典旁邊的奧林匹克山上每四年舉行一次祭神大典後的競技活動,成為今日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濫觴,亦成為體育活動的巔峰表徵。它所表現的競爭精神跟隨西方人的文化傳承成為一種民族性。從西方大哲學家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家喻戶曉的著作《理想國》(Republic)中就曾提到領袖人才,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內在德性;二是健康的身體;三是辦事能力(就是智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他具體的教育規劃中特別提到音樂與體育的重要性。不論將體育活動作為競技以展現文化精神,或視為教育方法,就天主教大學傳統及全人教育理念而言,均極為重要,《天主教大學憲章》中就曾指出:


「作為一個學術研究處所,由一群學者以各學科之專業方法探索真實,為人類的知識寶藏作出貢獻,… 每一學科中所牽涉到的倫理道德問題,被視為該學科教學上整體的一部份,這樣整個教育過程指向人格完整的發展。」


體育教育對人格中意志淬煉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倫理教育中被視為對情欲(passion)克制及服從訓練的手段方法。柏拉圖認為體育訓練活動在表面上是鍛練身體,而事實上則是對人靈魂協調的訓練,這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奠基人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1863-1937)復興古希臘人組織競賽的目的。


(一)北京輔仁部分
北京輔仁大學於初創階段,即北京公教大學時期,原計劃設五個學院, 體育系即明列於三十二個系之中,且是科學院之首席學系。創辦修會認為北京公教大學既以培育全人為宗旨,他們深信為了達到德性和智性的統一發展,絕對需要系統的體育訓練。


因此在這所大學,學生生活以求學和體育活動為主。經常性的校內運動主要以足球、網球、籃球和徑賽為主,學生每週有兩堂必修的體操課程。 正式體育競賽記錄始於一九二七年秋季,本校足球隊出戰駐守北京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共競賽二場,日期和分數均未予記載,事實上聯誼及訓練的意義大於正式比賽。一九二八年春天再與義大利海軍陸戰隊進行兩場比賽,雖然均敗北,但接著卻打敗了當時被認為北京市最強的獨立天主教聖心學校校友隊,這項成就和戰果獲得媒體大幅報導,積極鼓動了大學運動風潮,校方開始正式籌組訓練足球隊、網球隊、籃球隊和展開田徑訓練計劃。成為北方大學中對體育活動重視之起始。


輔仁大學於一九三○年校方將校地旁邊一塊地買下,並擴建運動場,同時作為校閱場供軍訓課程訓練之用。


在訓練人員編制上,輔仁在一九二八年即設總教練(coach)以專管體育活動,至一九四七則正式有體育組之設置,組下設主任、副主任,有三位講師五位體育導師編制。體育課為一、二年級必修,每週二小時,全年四學分。
北京輔仁大學,這所充滿西方先進色彩,又以尊重保存中國文化為任的高等學府,學生們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被要求認真的學習專業,勤奮的鍛練強健體魄,以達到均衡的智性及德性發展。


(二)台北輔仁部分
新莊輔仁校地於民國五十二年購妥後即整地籌蓋校舍,同年七月並加入大專聯考,招收第一屆大學部學生。大學行政部門亦陸續籌組中,唐恩江教授於民國五十二年應于斌校長之邀擔任訓導處體育組主任乙職,負責全校體育行政工作。
按當時教育部之規定,訓導處體育組應擔負四項主要業務:
1.學生體育活動計劃之擬訂。
2.學生各項體育活動之籌辦指導與考核。
3.校內運動場及器材之管理支配。
4.其他有關體育活動之事宜。


因此體育組之設立在輔仁大學教學體系中,即以該四項業務職業擬定年度學生體育計劃、校際校內比賽計劃、運動會、運動場器材管理規則辦法,並據以執行。
輔仁之體育活動除了在鍛練身體,期使學生體格充份發展,培養公民道德以發揚民族精神,並以訓練個人與社會生活上應用技能,及養成以運動為休閒活動的習慣為目的 外,另一層對學校的意義則有「宣揚校譽」之作用。


建校之初,在三十二甲的校地中,僅預留7500坪的運動場地預定規劃,購地計劃又橫遭阻攔,體育活動的推動勢將受到嚴重影響,幸獲唐主任謀略氣魄及擔當,首先說服各院(文、理、法)自建籃球場兩座,而文學院另加建軟式網球場一座,暫時疏緩了活動空動問題。田徑場之設置則以學生體育費結餘支應興建,於民國六十二年有了差強人意的田徑活動場地。積建樓游泳池的興建在經費的籌募工作上,更備費艱辛共耗費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於民國六十四年秋季落成完工啟用。
運動場地興建,係為達到學生體育活動的目標,而體育行政業務制度化及標準化,更是唐主任在各種「值得商榷的觀念下」奮鬥及著力的重點。

四、輔仁體育發展的契機與使命
在輔仁的傳統中,體育活動和全人教育理念,兩者並行不悖,相輔相成,而在輔仁主管全校體育活動的「體育室」更應責無旁貸的擔負起推動的使命。回顧唐恩江教授在規劃領導的方法與魄力實令人敬佩,亦值得借鑑。


體育室的角色,原民國五十三年的四項業務職掌,已不能因應目前全校師生對體育室的期望,而長遠以來與體育系合作的經驗亦面臨另一層次的考量。長此以往的系室合一組織型態,固然在專業及活動人力支援上,和經費及場地的規劃。使用上有其一貫和便利性,但是如果以全盤系室發展來考量,並站在推廣全校教職員工生體育活動及健康體適能觀念,並配合全校整合後資源合理分配,職責角色清楚定位的需求上,則我們認為系室功能及權責的明確劃分有助於雙方的發展規劃,「體育室」方面可比照國家主管體育之「體育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Sports, 簡稱NCPFS),統籌全校體育事務,而「體育系」則可以全面回歸到專業和學術的發展,並積極扮演人才及專業資料庫的角色,使本校體育活動既有專屬單位規劃,又有專業之系所提供學術研究之理論輔助,如此在天主教大學的理念下,理論與實務之完善配合下,必可締造輔仁體育發展的新契機,而本校也可藉由體育活動與教育的配合展現全人教育全方位的面向。

五、結語
當我們環顧承襲古羅馬競技精神和雄魄英姿的中美堂 這座每位輔大人在入學及離校必蒞臨的建築,是體育館也是全校師生聚會的重要場所,它代表著輔仁的精神。又當我們回憶起於民國七十二年於本校舉行的第十四屆大專運動會,那耗資新台幣貳千萬元的田徑場地,已然成為利瑪竇大樓、進修部和醫學大樓的建地,前行者努力的汗水和獲致的輝煌,如今僅留下一段文字和影像的紀錄,和在少數人的記憶中。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歷史」,她給我們的榮耀的記憶將是我們振翅高飛,迎向未來無數挑戰的原動力。

| Back |

 

輔仁大學校史室 ver3.0 on 2006 September
Redesigned by Ite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