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務概況

輔仁歷史軌跡

輔仁大學校史館

天主教文物館

相關辦法及表格下載
 
「青天白日徽」樞機-于斌


輔仁大學校史室主任 吳瑞珠

  

       
 于斌總主教牧徽    于斌樞機主教牧徽

  在協助編撰《于斌樞機傳》的過程中,有幸接觸屬於于樞機個人之信件、報告、剪報,對於其中乙份於1957年的香港《內幕觀察報》上的乙篇報導,一直印象極深,報導中以顯著篇幅抨擊于斌總主教「組織二十萬十字軍,分四期招募港九澳流亡人士,並選定沖繩島為練軍大本營…」云云。這篇報導,現在看來甚為滑稽,但是亦反映出于總主教一生奉主之名無私無我從事各項工作時所面臨不同的評價與觀點。在國際情勢轉變,民族文化面臨崩解,國家無以為繼之際,身為一位宗教領袖應以何種態度面對這些問題?是以祈禱和平?或是準備應戰?于總主教選擇了兩者,也承擔起這種選擇所有可能的後果。他以出世的精神作為基本信念去推動的具體工作內容,可由陳方中教授所編撰的《于斌樞機傳》第三、四章的詳細描述,了解樞機充滿明智的實踐力和極具人文關懷的胸襟氣慨。

  于斌樞機牧徽中清晰呈現的「青天白日徽」或許已是一個過時而又充滿民族主義色彩的思想,但是我們是否曾經公允地思索,當我們以現代的價值和眼光去評斷整段歷史中某個特定事件時是否在論點上已產生了謬誤?檢視于樞機生平,他不曾片刻與孕育他的文化斷裂,亦不曾須臾拋離他的信仰,他一生努力不懈地完成每件被指示,被期待,被託付的工作,身為「天主及公教真理的證人」的主教,祇有依此信念不畏艱難地在歷史的道路上,在人生旅程中為世人提供典範。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二○○一年和平日文告中談到:人要接受自己的文化,做為構成人格的元素,尤其是在生命的初期階段…如果不在一定的「土壤」中堅實紮根,可能將損及平靜且均衡的發展…天主之子降生成人,除了有一個屬人的家庭之外,同時也有了一個祖國…因此他永遠是納匝肋的耶穌,是納匝肋人,這是一個自然過程。因此愛自己的國家是一個鼓勵的價值觀…

  撫今追昔,我想教宗這篇文告已為于斌樞機主教一生的信念加註了完滿的佐證。

 

| Back |

 

輔仁大學校史室 ver3.0 on 2006 September
Redesigned by Itemx